查看原文
其他

广州突然宣布,深圳+香港+东莞联手!粤港澳大湾区进入大科学时代!

Wonderfull 湾区梦想家 2019-10-07


广州突然宣布将再建一座科学城!

40平方公里南沙科学城来了


近日,广州突然宣布,除了现有位于黄埔的广州科学城,将再建一座科学城——即在南沙打造40平方公里的南沙科学城。这引起深圳方面的密切关注,甚至有人开始预测,广州GDP追上深圳的可能性很大。2019年一季度,广州名义增速反超深圳,广州名义增速为11.18%,深圳为10.06%;不过实际增速,深圳领先0.1个百分点,深圳实际增速7.6%,广州为7.5%。


据悉,广州与中国科学院签署了两份协议:共建广州南沙科学城、广州明珠科学园。中科院表示,将合力打造南海之滨这颗中国科学皇冠上的最美“明珠”。南沙科学城大致包括珠江东、南沙湾、万顷沙、龙穴北4个片区,预计面积40平方公里。目前还没有明确的建设方案,根据未来项目布局情况规划范围可能还有调整。


根据合作协议,接下来中科院和广州市将:

❖共同布局规划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重要承载区建设

❖打造国际一流的科学园区、国家级海洋科学研究基地

❖规划建设重大科技基础设施

❖共建珠三角大科学研究中心

❖支持中科院重大科技项目在南沙科学城落地

❖共同建设成果转移转化基地

❖推动全球创新资源聚集南沙


这意味着广州南沙科学城的出现,将有力补充广深港澳科技创新走廊的内容。其实,南沙科学城的目标定位就是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的重要组成部分,将打造成粤港澳大湾区前沿科学研究和高技术应用的创新高地。

▲广深港澳科技创新走廊


深圳下一个目标:争创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

依托光明科学城、深港科技创新合作区、西丽湖国际科教城


事实上,深圳方面也丝毫不敢懈怠。近日深圳提出力争“国之重器”,深圳一把手表示,“深圳正在积极争取国家布局国家实验室、国家重点实验室、大科学装置,为一流人才的科研攻关和技术创新搭建更好的平台。”


深圳市副市长王立新近日一次会议上透露:”深圳在一些核心技术、关键零部件、重大装备依然受制于人,这与深圳基础研究能力薄弱直接相关。为解决这一现状,深圳将设立深圳市自然科学基金,继续加大基础研究投入力度,积极培育国家重点实验室,在关键领域下真功夫,力争实现关键核心技术的自主可控。“


目前, 以国家重点实验室为例,北京有116家,上海有44家,广州有20家,深圳仅有6家。大科学设施建设起步晚,缺乏重大科研基础设施和国家级基础研究平台,难以支撑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

很显然,在国家重点实验室数量方面,深圳与广州有三倍多的差距。如果把这些差距落地,就体现在城市空间布局上了。


深圳将依托

光明科学城

深港科技创新合作区

西丽湖国际科教城

争创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


近期媒体关注到:在深圳的创新版图上,三个新地名引人关注:


北面规划建设99平方公里的光明科学城,布局一批前沿领域的大科学装置;


参阅:光明2019有大事发生!未来深圳的科学、医疗、教育等资源将快速向光明聚集!


南面规划建设“深港科技创新合作区”,推动深港科创合作;



中间则是西丽湖国际科教城


▲西丽湖国际科教城示意图 


深圳官方已提出依托这三个重点片区,争创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


其中,位于河套的“深港科技创新合作区”值得关注,深方园区首批11个重大项目已经开工建设,63个合作项目已经落地,合作区的开发建设正在有力有序向前推进。香港落马洲河套地区发展的“港深创新及科技园”,土地面积是目前香港科技园的4倍,香港宣布投入200亿元打造!自两地在2017年签署了《关于港深推进落马洲河套地区共同发展的合作备忘录》后,香港正积极推进各项规划和基建工程,积极发展“港深创新及科技园”,目标是在2021年或之前提供首批土地作上盖发展。


▲来源:香港商报


实际上,2017深圳政府工作报告第一次提出:要规划建设国家级综合性科学、技术中心的目标。与此同时,深圳也宣布:“十大行动计划”,包括:十大重大科技基础设施、十大基础研究机构、十大诺贝尔科学家实验室、十大重大科技产业专项、十大海外创新中心、十大制造业创新中心、十大未来产业集聚区、十大生产性服务业公共服务平台、十大“双创”示范基地、十大人才工程。目前这些计划已在快速实施当中。


香港再定位:国际科技创新中心


香港行政长官林郑月娥4月1日在明报「香港再定位:迈向国际科技创新中心」高峰论坛开幕礼发言时说,香港自回归以来,多次希望发展创科事业,但碍于种种原因,未能开花结果。今日香港在创科发展方面已经慢慢建立起肥沃的土壤,希望这次可以告别「high-tech 揩嘢(碰壁)」年代,有丰硕的成果。


关于香港如何参与大湾区科技创新?林郑月娥说:香港拥有雄厚的科研实力、世界级的大学、国际化和市场化的营商环境、健全的知识产权保护制度等各方面优势,可以担当大湾区创科先锋的角色。大湾区拥有庞大的市场,以及转化科研成果和先进制造的能力,能够为香港的创科企业提供做大做强的空间。粤港澳三地可以通过促进技术合作、产业互动和科技成果转化,推动大湾区成为国际科技创新中心。


她指出,香港是全球三大国际金融中心之一,可以为科技发展提供源源不绝的资金。大湾区不仅具潜力成为东方的硅谷,亦可以成为同时具备硅谷和华尔街功能的城市群。其中香港落马洲河套地区发展的“港深创新及科技园”将是一个很重要的支撑点。未来香港的自信将不是金融,而是科技,如果携手深圳,走向科学,那更将是一件幸事!


▲图片来源:香港特首林郑月娥用在日本推介粤港澳大湾区PPT


香港目前已经拥有五所世界100强的高校、40多位两院院士、16所国家重点实验室伙伴实验室,及六所国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香港分中心。


东莞提出:全面启动中子科学城

与深圳光明科学城、港深落马洲河套地区携手共建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



近期,在东莞松山湖科普馆召开的莞深协同共建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重点问题研讨会上,东莞市委常委、松山湖党工委书记黄少文表示,松山湖将聚焦关键领域,以积极的姿态融入粤港澳大湾区建设,加快推进中子科学城规划建设,与深圳光明科学城、港深落马洲河套地区携手共建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努力把中子科学城打造成新时期代表东莞参与大湾区建设和对外开放的战略平台。


据称,2019年,东莞全面启动中子科学城规划建设,省政府同意将其上升为省级发展平台,并以中子科学城和深圳光明科学城、港深落马洲河套地区为核心载体创建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


我们可以从以上消息看到,深圳+香港+东莞将再次联手争创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曾经有不少人预测:香港+深圳+东莞=世界硅谷的梦想不远了!


2018年4月底,深莞惠经济圈(3+2)党政主要领导第十一次联席会议提出:推动在东莞、惠州邻近深圳地区划出一定区域,规划建设跨行政边界的区域协同发展试验区,这或许也能为莞深共建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提供了重要的政策支撑。



粤港澳大湾区:将进入大科学时代

《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建设国际科技创新中心


表面上看广州南沙科学城建设与深圳光明科学城形成竞争关系,实则是在粤港澳大湾区之下的一种竞合关系。如果要面对上海、纽约、东京湾区,粤港澳大湾区需要合力才能进入大科学时代。


比如上海,据新华社报道,上海正在既有大科学装置基础上,建设多个国家大科学装置,总经费达137.75亿元。这些科学大装置包括硬X射线自由电子激光装置、超强超短激光装置、活细胞成像装置、软X射线自由电子激光装置、上海光源线站工程、首台国产质子治疗装置在内的一个以先进光源为载体的更加前沿的国家大科学装置集群,计划于2025年全部竣工并投入使用。


而这些大科学装置正是深圳正在梦寐以求的。


大科学装置对于催生世界一流科研成果有多重要?据中国科学院国家空间科学中心原主任吴季曾对媒体称其调研的结果:“100多年来诺贝尔物理学奖的成果,大概1950年以前,只有1项来自大科学装置。到1970年以后,就有超过40%来自大科学装置,比如天文望远镜或者科学卫星、加速器等等。到了1990年以后,这一比例高达48%。”


正如媒体报道:细数近年来我国重大科学发现,拥有强大、先进的科研仪器——尤其是大科学装置,越来越成为必要条件。“重大突破科研仪器先行”,这在全球科技界早已形成共识。


2019年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加大基础研究和应用基础研究支持力度,强化原始创新,加强关键核心技术攻关。据腾讯指数显示,“创新型国家”是两会期间微信公众平台热点话题之一。


“真正的大国重器,一定要掌握在自己手里。”大科学装置,将大幅提升我国基础研究水平和原始创新能力,下好“先手棋”,勇闯“无人区”,夯实世界科技强国建设根基,再攀科技创新高峰。


▲图片来源:中国科学院,制图:蔡华伟 


值得注意的是,今年2月初,位于广东东莞大朗镇的中国散裂中子源完成首轮运行。作为全世界第四台散裂中子源,该科学装置在2018年8月通过验收并正式运行,为材料、生命和能源等科学领域的突破提供了重要手段。


对比的例子是:英国牛津郡原来是一个以生产小麦、燕麦、甜菜为主的传统农业郡城。1985年散裂中子源落户于此,迅速吸引了大批世界顶尖科研人才和大量的国际投资,带动计算机产业、生物科技产业、赛车设计与制造产业等成为该地区的主导产业和发展主要驱动力,使牛津郡一举成为全欧洲重要的科技创新中心。日本散裂中子源建成后,引领了筑波科学城的崛起。目前,全日本40%的国家级研究所聚集于此,汇聚了2.2万名顶尖科研人才,成为日本最大的科学中心、知识中心和人才聚集地,是日本在先进科技方面敢于向美国等大国挑战的重要砝码,吸引了大批微电子、新材料、生物工程企业。


而深圳随着2018年国家超级计算深圳中心二期、中科院大亚湾中微子实验室(曾获得2017年国家自然科学一等奖)和中国首个、全球第四个国家基因库二期的建成使用,深圳的基础研究能力有了很大突破。深圳鹏城实验室就是与国家超级计算深圳中心开展合作,已经初步建成“云脑”“靶场”“云网”三个大科学装置。尽管还有深圳光明科学城首期确定重大科技基础设施共有6个,分别是脑模拟与脑解析设施、合成生物研究设施、材料基因组大科学装置平台、空间引力波探测地面模拟装置、空间环境与物质作用研究设施、精准医学影像大设施。但对于深圳这还远远不够。据一份大科学装置全国布局的城市数量显示,截至2018年6月,全国已建成的大科学装置22个,国家“十三五”规划新建大科学装置16个。这38个大科学装置中,深圳拥有的数量为0。这也正是深圳人比较急迫办大学、引进人才、规划科学城、力争国家重器的原因。


2019年2月18日发布的《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第四章建设国际科技创新中心,明确提出要加快推进大湾区重大科技基础设施、交叉研究平台和前沿学科建设,着力提升基础研究水平。这意味着大湾区迫切需要布局大科学装置和国家实验室。深圳+广州+香港+东莞+广州+澳门+中山(翠亨科学城)+惠州(强流重离子加速器与加速器驱动嬗变研究装置)+江门(开平中微子实验站)等,或许一个叫粤港澳大湾区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腾空出世,也值得期待。


创新只有第一,没有第二。科技的发展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不管你同不同意,粤港澳大湾区:将进入大科学时代!


马克思曾经写道:“在科学上没有平坦的大道,只有不畏劳苦沿着陡峭山路攀登的人,才有希望达到光辉的顶点。”


一切才刚刚开始!


未来20年最伟大的科学和产品还没有被发现、发明!


来源:深圳梦(微信号: )王方

关心粤港澳大湾区一切!

关注湾区梦想家(ID:GreatBayArea

粤港澳大湾区(Guangdong-Hong Kong-Macao Greater Bay Area)

是由香港、澳门两个特别行政区和广东省广州、深圳、珠海、佛山、惠州

东莞、中山、江门、肇庆九个市组成的城市群

战略定位:充满活力的世界级城市群、具有全球影响力的国际科技创新中心、

“一带一路”建设的重要支撑、内地与港澳深度合作示范区、

宜居宜业宜游的优质生活圈

Modified on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